绿博特:颠覆行业的环保使者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以一名普通股东的身份进行发言。在天交所挂牌以后,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公司所有股东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张宝忠在天津绿博特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股东大会上的开场白。这也是绿博特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股东大会。
作为这家公司的掌舵人,3年后的张宝忠依旧保持着当时的心态:企业不再是自己个人的了,要为投资人负责。3年时间,不仅仅是张宝忠完成了个人心态和身份的转变。绿博特,这家以前的作坊式企业,也蜕变成为在国内旧钢桶翻新行业具备相当知名度的优秀中小企业。
给行业带来革命
厂房里传来设备的轰鸣和钢桶滚动的声音,在绿博特自主研发的自动旧钢桶翻新设备生产线上,一只只旧钢桶经过物理翻新,从破旧变为崭新,从清洗到打磨,各个环节没有产生一点环境污染。
张宝忠几乎每天都来查看生产线,并和技术员一起对设备不断进行精准校调。在他的商业版图里,出售翻新过的钢桶仅仅是事业第一步。
我国每年由石化、食品、煤炭、钢铁等产业淘汰下来的旧钢桶大约9000万只,但只有15%被使用化学试剂方法刷洗后再利用,85%采用经大火焚烧,压成板材或出售给钢铁厂回炉炼钢。这样做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
而绿博特在张宝忠带领下研发的这条生产线,完全是用环保的方法从事环保事业。所以,他真正想做的是将生产线销售到全国,给中国的旧钢桶翻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让这个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行业。
正是依托这个核心竞争力,张宝忠在平时忙得很,不仅仅要接待来自全国的参观学习考察团,自己也要走出去到各地看看哪里适合建分厂,江苏、山西、河北、山东……这些旧钢桶资源丰富的省份都有他的脚印。
近3年,绿博特的业务发展很快,公司业绩也是一路飘红。在2014年上半年,绿博特实现营业收入765万元,超过2013年全年的1200万元指日可待;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6万元,与2013年全年的60.8万元相比也是近在咫尺。
尽管这还是典型的小微企业财务状况,但张宝忠和其他公司管理层成员明白,绿博特的爆发期还根本没有到来。目前,公司依然主要依靠旧钢桶翻新作为收入主要来源,那条被行业视为珍宝的自动化翻新生产线,还没有大规模推向市场。这也是张宝忠仍然不断对设备进行精准校调的原因,他希望把完美的生产线推向市场,并且能够同时做好专利权保护。
坐在办公室里的张宝忠看着各种奖状和奖杯,这是公司近年来取得的荣誉:天津市科委专家认定、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认定、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等等,只有他自己知道,取得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怎样的历程。
麻雀也能变凤凰
绿博特的前身为茶西制桶厂,更为准确地说就是一家从事旧钢桶翻新业务的民间作坊,经营业绩始终不佳。1998年,在公司负债30多万的情况下,张宝忠无奈挑起了这个家族企业的重担。创业初期,为维持企业运转,退伍军人出身的张宝忠四处借债,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很多人因为相信他的人品,看重他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才把钱借了给他。而他也信守承诺,不但如期归还,更会如数附上利息。良好的信誉,让张宝忠凭借民间借贷艰难地闯过了难关。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寻找能让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生存的关键。那时的张宝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凭借军人的毅力和作风,他带领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进行钢桶翻新生产线的技术改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自动化物理翻新旧钢桶生产线的雏形诞生时,张宝忠马上就意识到,这条生产线可能会改变这个行业的未来。
坚定了内心的信念,他不断完善这条倾注了所有心血的生产线。终于在2010年,历经十年研发,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物理翻新旧钢桶生产线在绿博特组装成功。张宝忠赶紧申请了专利技术保护,此时在他的心中,梦想已经破土发芽。
随着技术成型和设备组装成功,公司也走到了下一步发展的路口。“增强研发实力、完善核心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成了张宝忠当时的任务。但是新问题有随之产生,多年的打拼和研发让绿博特的“家底子”已经所剩无几,资金问题再一次捉襟见肘。当时在公司的名下,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以抵押,只有众多的专利发明。北京的某家银行,虽然当时认可专利可以质押,但条件极其苛刻,银行融资对于绿博特这样的小微企业终究没有敞开大门。
就在2010年9月,深受融资难题困扰的张宝忠遇到了天津股权交易所。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他决定一试究竟。
2011年1月5日,在“绿博特公司私募说明大会”上,借助天交所的平台优势,张宝忠感受到全国各地投资人的热情。由于投资人清醒地意识到了公司的科技含量,清楚地看到了投资回报,并信任企业在天交所市场的规范运作,使得绿博特当天原定募集1300万元的融资一再突破,居然吸引了3800万元投资。
那时仍然不太了解资本市场的张宝忠被“吓”到了,反复做动员工作,婉拒了部分投资,最后成功私募2000万元。这也让他意识到,有了梧桐树,不愁金凤凰。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发展、要想融资,必须选好项目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让优秀的项目、优异的科研成果,打动每一个投资者,更要在资本市场规范自己,让每一个投资人放心。
有了这笔资金支持,张宝忠和绿博特迎来了事业的春天。2011年1月24日,绿博特顺利登陆天交所,成为天津首家在天交所挂牌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静待厚积薄发
如今在回忆起3年前挂牌那段经历,张宝忠仍是历历在目。他也坦言,无法想象如果当时绿博特没有走进天交所,现在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境遇。
挂牌后的绿博特犹如坐上了火箭,知名度蹿升。用公司副总董德明自己的话说,绿博特在挂牌前是一个无厂房、无场地、无专有设备的“三无个体户”,虽有领先的技术,但却无法实现更大的价值。而挂牌后的企业经过梳理和融资,一下子变成了具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
绿博特不仅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用2000万元私募融资购置了土地、建设了厂房、新增两条生产线,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正由于规范性获得了提升,绿博特在挂牌后获得了政府、银行、合作伙伴等多方的大力支持。汉沽区政府支持绿博特购置60亩土地用于兴建厂房,并为其提供贴息贷款等;滨海新区政府一次性奖励现金50万元;建设银行、民生银行、锦州银行等累计为绿博特提供了1100余万元的贷款。借助于天交所这一平台,绿博特的生产能力成倍增长,成为国内工业旧桶翻新领域的领先企业。
如今的绿博特拥有5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用物理方法清理废油桶的企业。“我们都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人对我们感兴趣,纷纷想要参观考察。” 董德明回想挂牌以后的日子。
在这些让绿博特感到意外的访客名单中,有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上海环保局、广东惠州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和国内环保行业知名企业。
今年,张宝忠率队分别考察了江苏、山东等旧钢桶资源充足的地区,在异地建设分支机构的规划已经开始付诸行动。而且,他也意识到,绿博特的爆发期似乎已经为时不远。
今年年初,上海、江苏等地区环保部门明令禁止大火焚烧处理废旧油桶,也就是说,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那85%的旧钢桶不能再当做废物一样处理。这是可观的市场规模,张宝忠心潮澎湃:绿博特的机会来了。
随着更大的版图跃然纸上,绿博特又到了需要资金的时候。今年2月,天交所组织投资人现场参观考察了绿博特的生产基地,并组织投资机构与企业高管团队面对面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公司下一步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今年,绿博特通过天交所平台在银行完成股权质押融资,且并没有搭配其他固定资产抵押。这笔融资的过程中,绿博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天交所挂牌以来,绿博特建立了健全的三会制度,治理水平明显改善,积极按照天交所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并形成了完善规范的财务制度。每年召开的股东大会成为展现公司发展状况和坚定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形式。
“成为国内最大的旧钢桶再制造领军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利税7500万元。”张宝忠毫不掩饰自己的蓝图。“这是我们未来三年的规划目标。如果以合作或自建的方式,在国内设立15个以上年产能20万只以上的旧钢桶翻新实体,组建集团公司。我们的目标就并不遥远。”
张宝忠看似略显“狂妄”的想法其实并非不切实际,拥有核心技术的绿博特目前在国内旧钢桶翻新行业独树一帜,核心竞争力十分突出。军人出身的张宝忠不仅仅拥有坚毅的品质,更有踏实稳健的性格。他希望绿博特所走的每一步都能留下坚实的脚印。
在天津汉沽茶淀,这个以盛产优质葡萄闻名的地方,绿博特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用勃勃生机的绿色照亮一个环保细分行业的未来。
正如3年以来人们看待绿博特一样,谁也想象不到这家家族作坊如今已是充满希望的现代化企业;今天的人们恐怕也很难想象绿博特在3年后的未来。
只要在公司,张宝忠依然每天都去生产现场,细细“雕琢”那条很可能改变行业未来的生产线。充满抱负的他步履坚定,静静等待那个爆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