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药业:探索治疗新策略,战胜乙肝新希望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感染是我国最严重的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现有HBV长期携带者87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慢性乙肝病例150余万。巨大的肝脏疾病医疗需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肝药市场。而乙肝及其相关肝脏疾病在欧美国家相对少见,西方主要制药公司对乙肝新药研发的投入非常有限,自力更生研发乙肝新药是解决我国肝病治疗问题的唯一出路,同时也为我国研发型药企极其难得地保留了一块市场相对广阔、竞争尚不激烈的发展空间。
上海贺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300011;股份简称:贺普药业)成立于2013年11月25日,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首批重点创业企业。公司专注于乙肝创新药物的研发,具备从乙肝新药概念设计、临床前研究、中试研究到临床研究和新药量产的整体研发能力。2015年12月,在推荐机构中信银行的协助下,贺普药业在上海股交中心N板成功挂牌。
一、探索治疗新策略,战胜乙肝新希望
肝脏是自我更新器官,乙肝患者体内HBV受染肝细胞被免疫系统逐渐清除,新生健康肝细胞却被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感染,形成清除-感染-清除循环。目前仅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药物被批准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均不能保护新生健康肝细胞免于HBV感染,不能打断清除-感染-清除循环,这可能是目前乙肝治疗药物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贺普拉肽采用全新的乙肝病毒进入阻断策略,阻断HBV感染受体,其独特性在于能阻断HBV对肝细胞的感染,进而打断乙肝现有治疗中病毒清除→再感染的绵长循环,使健康肝细胞逐渐完成对HBV受染肝细胞的替换,提高慢性乙肝治疗的有效性,甚至有可能使乙肝获得完全治愈,为乙肝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二、几年如一日,齐心共研发
以刘宏利博士为首的公司研发团队,基于长期以来对乙肝的基础研究和多项新药研发经验,在实验室中注意到贺普拉肽的先导分子在实验条件下对乙肝病毒明显的阻断功能,并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与经验,进一步完善并确定了贺普拉肽的最终分子结构,经过4-5年的不倦研究,就贺普拉肽取得了I期临床批件(批件编号2014L5198),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的临床试验技术团队人员密切配合,相互协同,齐心协力开展I期临床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I期临床试验正按预期有序进行。贺普拉肽荣获2013年度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原研药物乙肝治疗新药贺普拉肽属国家1.1类创新化学药品,受到“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立项编号2011ZX09102-009-08),贺普药业拥有贺普拉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结构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凭借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业魄力,贺普药业不断发展壮大,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三、借助资本市场,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创新药物研发属于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只有同时具备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大型药企才具备新药研发能力,因而造成了国内新药研发领域进展缓慢的局面。贺普药业区别于传统的医药研发企业,采用技术和资本双重驱动的现代商业模式来发展贺普拉肽新药项目。一方面依托公司的新药研发能力,形成新药发展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项目研发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社会资本,以此作为资本支撑。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投资资金的有序投入和获利退出,实现投资资本的收益和项目价值的增收。因此,贺普药业在专注本业的同时,也对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资源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着积极的探索。2015年12月,在推荐机构中信银行的协助下,贺普药业在上海股交中心N板成功挂牌,在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挂牌成功后,贺普药业与多家投资机构接洽融资事宜,力争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未来贺普药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通过借助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这个融资平台,一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