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精工:潜心笃志 不动如山
2016年已经结束,从开始生产普通梯形丝杠到成功研制滚珠丝杠副,再到滚动直线导轨、电主轴,原名“山东济宁丝杠厂”的博特精工已经走过了50年。在这50年里,通过不断的摸爬滚打和努力经营,博特精工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关键功能部件行业专业化生产厂,还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滚动功能部件分会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
公司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是取决于一个人,他就是董事长李保民。李保民是一个集专家学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在执掌博特精工之后,他向员工反复强调和灌输两个字就是“精”“特”。他曾颇有感触地说,博特丝杠就是靠“以专求精、以精促特”,全方位提升产品档次,追求自己的特色,不断创新和开发新品,才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博采众长 漫漫30载春风路
1986年,李保民从山东工业大学(现山东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山东济宁丝杠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厂长助理、副厂长等职,期间又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还参加了北京理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班结业,可以说是技术与管理双修。
他在这30年的从业经历中,独立设计或者主持组织开发的产品、项目获得的部级、省市级奖项不胜枚举,所以在他的履历里看到一笔笔岁月铸就、沉淀下来的耀眼的成绩,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确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一转眼,李保民已经在博特精工扎根30年。一家老国营企业的蜕变正是因为他30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
与同为业内排头兵的其他同行一样,博特精工起步的契机都是国家推动的“重大专项”。到目前为止,博特精工在李保民的带领下,先后承担了3项、参与了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项目。结合专项,博特精工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首先就是提升了配套水平和工艺手段,尤其是在工艺方面改进最早。博特精工的磨削工艺在5年之前就采用了数控化,滚珠丝杠采用的是和日本THK一样的工艺,螺母车铣亦和国外工艺一样。
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方面,博特精工尤为注重设计人才,李保民认为,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验证理论,但是设计人才不能在这两方面中有任何一面的厚此薄彼。为此,博特精工和有关的名牌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多种渠道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创新平台。
磨砻砥砺 风霜雨雪不足
相对于这些已取得的成绩,李保民更有感慨,“目前,虽然我国的机床行业得到了持续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世界机床大国,但根本问题尚未解决。”
他认为,现在大多数行业企业有这样一个“坏毛病”——形势好的时候埋头拼命干,形势不好的时候听天由命,只能打“顺风仗”。其实在行业不好的时候,更应该苦炼内功。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产品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等。博特精工一直就是遵循“特专并举,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以“诚信、坚韧、专注和创新”的企业精神,塑造“实实在在、兢兢业业”的企业风格——这并不是喊口号,博特精工一直在身体力行每一条。
2011年.博特精工成功改制,成功在天交所挂牌,成为行业内第一家走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在这过程中,李保民敢于创新的精神功不可没。
挂牌后的公司发展更加迅速。2012年9月,博特精工的关键功能部件产业化项目第二期联合厂房正式奠基,主要用于高速精密电主轴和直线导轨生产规模的提升和扩大,于2013年10月底完成,大大提升了公司生产能力。
如今,作为天交所市场中一家“老牌”明星企业,博特精工仍在快速发展着。
李保民说,博特精工取得的成绩是因为专业化、产业化、国产化,每一步都走的十分扎实稳健。
其实回顾博特精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李保民所言极是,正如他自己在这家企业的30载岁月,可谓是潜心笃志,不动如山。